不忘初心 牢記使命
為深入開展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主題教育,進一步弘揚先進,學習典型。微信公眾平臺特別推出“學先進、樹典型”專題報道。
鄉(xiāng)間小道留下過他悠揚的歌聲,一臺收音機即是他的曠世珍寶,教學事業(yè)是他永恒的熱愛,共產(chǎn)主義是他一生的信仰。他就是聲樂歌劇系黨支部書記、執(zhí)行主任王維平。
赤忱熱愛,造就音樂人生
王維平自幼熱愛音樂,兒時哥哥為他買了一臺錄音機,成為了他自學歌唱的珍寶,放學回家的路成了他自由歌唱的舞臺。出于對音樂的那份難以割舍的熱愛,當年在3%-5%的大學錄取比例下,他還是毅然決然地選擇了報考音樂專業(yè)。
也許正是當時藝術類精英化的教育環(huán)境和他內(nèi)心對音樂的喜愛與向往,鍛就了他對藝術精益求精、永遠赤誠的心。曾獲首屆中國音樂金鐘獎銀獎,第二屆聶耳、冼星海全國聲樂比賽三等獎,省級各類聲樂比賽一等獎十余項;為多部電視片(劇)配唱主題歌;拍攝的音樂電視《名士鄉(xiāng)》獲得全國城市電視臺音樂電視比賽銅獎;參加數(shù)十臺包括《西湖博覽會》、《五月的鮮花》、《十月的陽光》在內(nèi)的大型電視文藝晚會的演出?!陡枨贰稄V播歌選》《當代音樂》等雜志曾載文對其藝術成長道路和藝術成就進行過專欄報道。曾獲學院“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”和“優(yōu)秀教師”等榮譽稱號。
樂教善教,潤物細無聲
三十年來,王維平一直辛勤地堅持在教學一線耕耘,育人育才無數(shù)。在歌唱藝術實踐的基礎上,他對自己的演唱和教學所得進行理論上的探索和總結,先后有數(shù)十篇學術論文在全國有重要影響的音樂報刊上發(fā)表,參加、主持多項國家級、省級、校級科研項目。
他努力探索教學的新方法、新技法、新手段,不斷地追求聲樂教學的科學性、實效性和通俗趣味性,其教學成效顯著。在王維平看來,教育是一種傳承,要妥善處理師生關系,清楚認識到教育者的一言一行對學生的重要性,在學生三觀樹立的過程中起到積極向上的導向作用。在學術上,他對工作與教學一絲不茍,是良師與嚴師。生活中,他也是學生的摯友,教書育人,與學生們聊過去、聊現(xiàn)在、聊將來......在學生的心目中,這是一個嚴謹又親切的良師益友。先后獲得“教書育人先進工作者”、“優(yōu)秀教師”、“浙江省第六屆師德先進個人”等榮譽稱號。
在音樂教學與研究之余,他興趣愛好也頗為廣泛,特別是書法,其作品也斬獲多項獎項,參加數(shù)次展覽。王維平介紹道:“在一筆一墨的世界中,找尋著藝術之間的相通之處,我發(fā)現(xiàn)書法與歌唱之間有著許多相通點,特別是在的情緒的宣泄和精神的表達上。我希望在書法的學習和創(chuàng)作上,增加藝術修養(yǎng),陶冶情操,培養(yǎng)高雅的氣質(zhì),讓精神引領氣質(zhì)。”
黨教合一,深入紅色思想
“為黨育才、為國育人”是王維平一直堅持的教育理念,他認為充滿正能量、積極向上的文藝作品在青年人三觀形成的階段起到了重要的作用,故而密切結合學科建設、藝術實踐、課堂教學、師資隊伍建設與黨建之間的聯(lián)系。他開放課堂,突破定向思維,創(chuàng)新課堂教育,注重載體背后的價值,旨在深入內(nèi)心、不過分說教、不做居高臨下的教育者,而是要給予學生心靈上的震撼。
作為聲樂歌劇系黨總支書記,他精心策劃排演大型民族歌劇《黨的女兒》、原創(chuàng)歌劇《國之歌》。通過師生們的精心打磨、用心編排,師生們接受了一次生動而深刻的革命傳統(tǒng)教育和黨性教育,真正把愛國主義教育、紅色革命精神、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等精神內(nèi)涵融入德育教育中,用藝術的力量、音樂的力量感染教育師生們“不忘初心、牢記使命”,為時代吶喊、為人民而歌。
因為熱愛,他不斷錘煉自己,謹記肩膀上背負的使命,不斷奮斗,不畏艱苦卓絕,為著自己的理想與自己熱愛的事業(yè)不停前行;也是因為熱愛,他把音樂魅力、人生真諦匯入言傳身教,將自己一生的體會言傳身教,讓思想之花在浙音的沃土上盛放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