走進劉樂的琴房,一位外型炫酷、穿著時尚的“大男孩”正在悉心教導身旁的學生,手指尖輕輕撥弄身前的古箏,優(yōu)美的旋律縈繞在耳畔。
古箏情緣 梅花香自苦寒來
如今的劉樂已被譽為當代杰出的青年古箏演奏家,可他與古箏的“相遇”還有著一段小故事。劉樂兒時的教育倡導的是素質(zhì)教育,在眾多藝術(shù)門類中,他首先選擇了繪畫。而在劉樂6歲那年,家鄉(xiāng)湖南湘潭當?shù)氐奈幕^購買了一批古箏,要開培訓班,父母聽說后便把他送去了,他與古箏的情緣就此展開。小小年紀,劉樂便展露出了在古箏彈奏方面的天賦,開始在各種比賽中屢屢獲獎。
考大學時,劉樂考慮到父母都是普通職工,不敢考北京、上海的音樂學府。當時,與他素不相識的上海音樂學院教授、碩士生導師王蔚得知后,對他說:“你就憑自己的本事來考吧,有才華的人一定不會被埋沒?!痹谶@股動力的支撐下,劉樂一個人扛著琴、帶著行李坐上了去往上海的綠皮火車。初到上海,劉樂便被外灘繁華的都市光景所吸引,下定決心要留在這座城市。在那段艱苦的考學日子里,他住在狹小的地下室,每天刻苦練習、讀書備考,因為他心中有個信念:即使孤獨,也要與琴相伴;即使辛苦,也要堅持夢想。
就這樣,劉樂終以各門考試第一的成績被上海音樂學院錄取,實現(xiàn)了他的目標。
跨界創(chuàng)作 注入現(xiàn)代新能量
從接連在“龍音杯民族器樂大賽”、“亞洲音樂之星”、“CCTV民族器樂電視大賽”、“敦煌杯全國古箏大賽”等重要賽事上獲獎,到折桂中國音樂界最高權(quán)威大獎“金鐘獎”及唯一設(shè)立的“當代作品演奏獎”,兩次入選“光榮綻放•十大青年古箏演奏家”,劉樂屢獲殊榮。
身處上海,多元的文化形態(tài)給予了劉樂更多的思考與可能性。2008年,在“上海之春”的舞臺上,劉樂首演了丹麥先鋒作曲家Simon Steen-Andersen創(chuàng)作的古箏協(xié)奏作品《開啟》。演出中,劉樂從信用卡到玻璃瓶,前前后后用了6種道具撥弦,甚至將古箏琴盒的開合聲納入樂曲點題,充滿顛覆性的表演為在場1600多名觀眾帶來了前所未有的震撼,他成功地從外國作曲家的視角對古箏進行全新演繹,一舉拿下了當年唯一一個金獎。劉樂憑借《開啟》一曲成名,開始受到歐美樂壇關(guān)注,短短四年內(nèi)先后與法國廣播愛樂樂團(France Radio-philharmonic)、德國柏林廣播交響樂團(Rundfunk Symphony of RBB),挪威奧斯陸愛樂樂團(OsloPhilharmonic)、瑞典哥德堡交響樂團”(gotheborg Symphony)等世界知名樂團合作演出古箏協(xié)奏作品。更是憑借《開啟》在“ISCM世界新音樂節(jié)”的表演錄音,獲得了歐洲“Golden Radio”廣播大獎演奏獎,成為首位獲此殊榮的中國民樂演奏家。
相比于《開啟》帶來的榮譽,劉樂更看重中西文化相碰撞后的價值,“它讓我看到了民樂的更多可能性,開闊了我在藝術(shù)表演上的眼界?!泵鎸χ袊毺氐拿褡鍌鹘y(tǒng)樂器,年輕的劉樂沒有拘泥于傳統(tǒng)與流派的束縛、也沒有按部就班地成為一種風格類型的演奏家。他相信創(chuàng)新是藝術(shù)的生命,活力是藝術(shù)的根本,他希望通過跨界嘗試展現(xiàn)古箏多樣魅力與無限可能。
同時,劉樂一直在探索新的演奏方式:在恪守傳統(tǒng)的基礎(chǔ)上注入年輕一代的音樂觀念。他不僅與爵士樂隊合作進行即興表演,還在個人音樂會曲目中融入太極、現(xiàn)代舞表演元素。在劉樂的琴聲中,古箏的韻味與hip-pop、rap等爵士、流行、拉丁多元化元素相互碰撞,擦出絢爛的音樂火花,就像simon對他的評價:“正是劉樂過硬的技術(shù)和超凡的藝術(shù)感悟力,讓他天馬行空的想象變成了現(xiàn)實?!爆F(xiàn)代與傳統(tǒng)并重的演奏理念、開闊的國際視野、多元化的演奏路線,都使得劉樂的古箏演奏讓人耳目一新。
除了演奏,他還嘗試著自己作曲改編,樂曲中也極具個人色彩的獨特處理。他的音樂作品多取材傳統(tǒng)文化以及生活氣息濃重的素材,在追求時代共鳴的同時不失古箏原有的中國韻味。例如,在創(chuàng)作古箏獨奏曲《袖夢》、《俏影》、《今夕》三部曲時,自己的追崇與情操帶給他不少的靈感:《袖夢》中有兒時母親衣著戲服甩水袖的記憶;《俏影》則飽含著他對家鄉(xiāng)湖南的情結(jié),“鄉(xiāng)音無改”寄情于琴聲;《今夕》以典型的京劇音樂素材為動機發(fā)展,來傳遞和喚起人們對于生活、往昔、未來的思考與感悟。赤子之心,初衷真誠。
走進浙音 演教結(jié)合新標桿
或是因為古箏那空靈之聲令人憶起杭城內(nèi)山谷的幽蘭,又或是御風在那彩云之際的高古之音與杭城自古散發(fā)的人文韻味不謀而合,劉樂對杭州情有獨鐘。今年,他走進了位于杭城象山板塊的浙音,成為了古箏專業(yè)的教師,開啟了他教學的新起點。從舞臺到課堂,在劉樂看來,演奏家與教師的身份是相輔相成的。豐富的舞臺經(jīng)驗成為他多元教學的內(nèi)容之一,他認為,琴房里一對一的教授并非教學的全部,讓學生看到老師在各領(lǐng)域中積極奮進的態(tài)度,也會潛移默化地影響著他們對專業(yè)的熱愛。
“腦洞大開”是劉樂課堂上常常提到的四個字。一方面,他積極鼓勵學生多看專業(yè)音樂會、網(wǎng)上的視頻,他希望學生可以從自身的角度學習到不同的知識、技巧等。另一方面,他知道固定曲目所傳授的內(nèi)容、知識點畢竟有限,演奏更多的是需要自己的領(lǐng)悟,通過對一件作品的意會,舉一反三,再將其映射到其他曲目的處理上。對于古箏的彈奏,他認為氣質(zhì)很重要,包括在音樂中投入的狀態(tài)和自我的表達,不僅僅基于老師教的內(nèi)容之上,更要展現(xiàn)出自己的閃光點,在演奏中體現(xiàn)個人的光彩和感悟,瑕不掩瑜。
“綽綽下云煙,微收皓腕鮮。夜風生碧柱,春水咽紅弦。翠佩輕猶觸,鶯枝澀未遷。芳音何更妙,清月共蟬娟。”唐代詩人張祜筆下的箏已臻化境,對于劉樂而言,這個陪伴他近二十五載的樂器早已融入自己的生命。接下來的日子里,無論在聚光燈下,還是課堂上,劉樂將一如既往地用古箏傾訴他對音樂的熱愛。